大部分人都习惯性的将肾脏病看成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病,年轻人更是对此不屑一顾。但有这样一种肾脏病却更易发于青少年儿童,且伤害不亚于其他肾病,那就是被称为“紫色恶魔”的紫癜性肾炎。儿童易发的紫癜性肾炎是一种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状态、免疫反应、凝血系统改变、基因易感性及炎症机制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儿童紫癜性肾炎的详细揭秘:
一、病因
- 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的肾脏表现,当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时,即可引发紫癜性肾炎。
- 过敏原:包括食物(如海鲜、牛奶、蛋类等)、药物、花粉、尘螨等多种物质,儿童接触这些过敏原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进而损伤肾脏。
- 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也是紫癜性肾炎的常见诱因,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
- 其他因素:如大气污染、寄生虫感染、个体差异性(如哮喘患者)等也可能增加儿童患紫癜性肾炎的风险。
二、症状
- 肾外症状:
- 皮肤紫癜: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癜、出血性斑点,常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性分布。
- 关节症状:约半数患儿出现膝、踝、腕和手指关节疼痛,以膝、踝最常见。
- 胃肠道症状:表现为腹部绞痛、便血等,严重者可发生肠套叠、肠穿孔。
- 肾内症状:
- 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是肾脏炎症的主要表现。
- 蛋白尿:多数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到2g,但也有大量蛋白而导致肾病综合征的情况。
- 其他症状:如少尿、浮肿、高血压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三、分型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分型方法多样,主要包括临床分型、病理分型和免疫病理分型:
- 临床分型: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可分为尿检正常型、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型、血尿和蛋白尿型、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及以大量蛋白尿起病的急性肾炎型等六种类型。
- 病理分型:经肾活检光镜检查后,可分为六级,从I级的微小病变到Ⅵ级的严重病变。
- 免疫病理分型:根据肾小球内沉积的免疫复合物不同,可分为IgA型、IgA+IgG型、IgA+IgM型及IgA+IgG+IgM型等四种类型。
四、治疗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
-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限制水和盐的摄入。
- 积极寻找并消除过敏原,防治感染。
- 给予抗组胺药物、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等对症治疗。
- 药物治疗:
- 激素治疗:常用激素为强的松,适用于关节肿胀、疼痛及胃肠道症状明显的患者,以及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伴或不伴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严重病变同时伴有大量新月体形成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
- 生物制剂治疗:对于难治性紫癜性肾炎,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五、预防
虽然不能完全确保儿童不会患上紫癜性肾炎,但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 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
- 增强免疫力: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和作息,保证营养均衡和充足的睡眠。
- 及时治疗感染:在孩子患病时,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引发过敏性紫癜。
-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的迹象并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儿童紫癜性肾炎是一种由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其发病机制复杂,症状多样。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在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如何降低肾脏的损害仍然任重而道远。但了解紫癜性肾炎的症状,及时规避风险因素,也就增加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