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全面科普
创始人
2024-10-28 08:20:37
0

一、糖尿病的定义与类型

糖尿病:全面科普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一)1 型糖尿病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了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胰岛 β 细胞。由于胰岛 β 细胞受损,身体几乎无法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能够帮助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激素,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就会在血液中堆积,导致血糖升高。

1 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但也可能发生在成年人身上。患者往往起病较急,症状明显,如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 症状)。

(二)2 型糖尿病

这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主要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同时胰岛 β 细胞功能也逐渐减退。胰岛素抵抗意味着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得血糖不能正常地进入细胞被利用。

2 型糖尿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如肥胖、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等)。其发病过程较为隐匿,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容易被忽视。

(三)特殊类型糖尿病

包括因某些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如胰腺炎导致胰腺组织受损)、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等影响胰岛素作用的疾病)等引起的糖尿病。还有药物或化学品诱导的糖尿病,例如长期使用某些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引发糖尿病。

(四)妊娠期糖尿病

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怀孕时,孕妇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胎盘会分泌一些激素,这些激素可能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得孕妇更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

一般在怀孕 24 - 28 周时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行筛查。妊娠期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对孕妇和胎儿都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导致胎儿过大、早产等。

二、糖尿病的症状

多饮:血糖升高导致血液渗透压**,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使人产生口渴的感觉,从而导致饮水量增加。

多食:当身体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时,身体会误以为能量不足,大脑就会发出饥饿信号,促使患者进食量增加。

多尿:血糖过高,超过了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使得葡萄糖随尿液排出,这会带走大量的水分,从而导致尿量增多。

体重减轻:由于身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身体开始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体重下降。不过,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因为肥胖而体重不减轻,甚至可能会增加体重。

乏力: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葡萄糖,能量供应不足,同时,由于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代谢增加,患者会感到疲倦、乏力。

视力模糊:高血糖会使眼球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晶状体变凸,从而引起视力模糊。长期高血糖还可能引起视网膜病变,这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皮肤瘙痒: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和皮肤微血管,容易引起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部瘙痒较为常见,因为此处皮肤较为娇嫩,且局部环境温热潮湿,更易受到高血糖的影响。

伤口愈合缓慢: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血液中白细胞的功能,使身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同时,高血糖还会影响血管和神经功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输送到伤口部位,使得伤口愈合缓慢。

三、糖尿病的诊断

空腹血糖(FPG)测定:空腹是指至少 8 - 10 小时未进食。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一般为 3.9 - 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 7.0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可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适用于空腹血糖在 6.1 - 7.0mmol/L 之间,怀疑有糖尿病的人群。测试时,患者需要口服 75g 无水葡萄糖(儿童按每千克体重 1.75g 计算,总量不超过 75g),然后分别在服糖后 0.5 小时、1 小时、2 小时、3 小时采血检测血糖。正常情况下,2 小时血糖应低于 7.8mmol/L。如果 2 小时血糖大于等于 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随机血糖测定:随机血糖是指***中任意时间测量的血糖值。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 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也可考虑诊断为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危害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主要发生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在胰岛素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身体开始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在体内大量堆积,导致血液酸化。患者会出现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HS):常见于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由于血糖极度升高,导致血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严重的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病死率较高。

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硬化。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最终发展为肾衰竭。这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会影响视网膜的微血管,引起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严重时可导致视网膜脱离、失明。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常重要。

大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使得血管变窄、变硬,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糖尿病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外周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休息后缓解,继续行走又出现疼痛),严重时可导致下肢溃疡、坏疽,甚至需要截肢。

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病变类型。患者会出现对称性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如蚁走感、烧灼感)等症状,通常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这些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自主神经病变:累及自主神经系统,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如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如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如体位性低血压)等多种症状。

五、糖尿病的治疗

饮食控制

控制总热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计算出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一般来说,成年人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 125 - 146kJ(30 - 35kcal)热量;中体力劳动者需要 146 - 167kJ(35 - 40kcal);重体力劳动者需要 167kJ(40kcal)以上。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 50% - 65%。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糙米、全麦面包等)、豆类、蔬菜和水果等,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糖果、饮料等。

蛋白质:占总热量的 15% - 20%。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

脂肪:占总热量的 20% - 30%。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适量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如橄榄油、鱼油等。

运动疗法

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

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肌肉在运动后可以摄取和储存更多的葡萄糖,有利于血糖控制。

运动注意事项:运动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在血糖过高(大于 16.7mmol/L)或过低(小于 3.9mmol/L)时运动。同时,要注意保护足部,避免受伤。

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

磺酰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通过刺激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它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生成,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α - 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能够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噻唑烷二酮类: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主要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来降低餐后血糖。

胰岛素治疗

按作用时间分类:胰岛素可分为超短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如普通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 30、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 25R)。不同类型的胰岛素作用时间和特点不同,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生活方式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胰岛素一般需要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注射时要注意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导致脂肪萎缩或增生。同时,患者要注意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封的胰岛素应放在冰箱冷藏室(2 - 8℃)保存,已开封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 30℃)可保存 28 天左右。

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SMBG):患者可以使用血糖仪在家中自行测量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这有助于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测量 1 - 2 次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HbA1c 可以反映过去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一般要求糖尿病患者的 HbA1c 控制在 7% 以下,但具体目标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发症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

六、糖尿病的日常管理

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足部容易出现损伤和感染。每天要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水泡、红肿等情况;用温水(不超过 37℃)洗脚,避免使用热水,以免烫伤;洗完脚后要彻底擦干,尤其是脚趾间;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鞋子要舒适、透气,袜子要柔软、无破损。

心理调节: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长期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要学会正确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患者互助小组、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脂、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等项目。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

关注更多
微信视频号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

相关内容

糖尿病肾病:藏在尿液里的健...
一、当“甜蜜”成为肾脏的负担老李最近总感觉疲惫,半夜频繁起夜,起初...
2025-03-21 14:45:48
当甜蜜的血液开始侵蚀肾脏:...
作为一名肾病科医生,我每天都会见到这样的场景:诊室里,一位糖尿病患...
2025-03-14 08:30:46
糖尿病:甜蜜的陷阱,你离它...
糖尿病,这个听起来甜蜜却暗藏危机的疾病,正悄然成为全球性的健康威胁...
2025-03-06 21:00:38
糖尿病初发症状绝不仅是高血...
糖尿病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确诊。很多人以...
2025-03-05 08:25:46
“养”出糖尿病6个习惯,很...
很多人一听到“糖尿病”就很恐惧,因为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旦患上糖尿病...
2025-02-26 08:30:22
如何预防糖尿病,得了糖尿病...
如果把你的免疫系统比作一个超级劳模,1型糖尿病就是它用力过猛的结果...
2025-02-26 08:30:11

热门资讯

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世界上每10个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5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从2011年到2021年的10年间,中国...
糖尿病患者突发低血糖,怎么办?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健康成为了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然而如何选择正确的健康知识,如何避免陷入健康误区,...
高血糖不能吃鸡蛋?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的饮食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致...
糖尿病与尿毒症之间的关系 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者两者兼有。长...
如何科学控糖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一般由遗传、饮食等各种因素导致,目前患病人数越来越多。那么,应该如何科学控糖远离糖尿病?医生表...
认识糖尿病,远离“甜蜜的负担”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糖尿病的高发?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糖尿病“盯上”?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一...
糖尿病患者“抗糖饮食经验”靠谱... 糖尿病(简称“糖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管理是...
如何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到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监测。以下是一些关...
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糖友们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从而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
血糖仪使用方法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血糖仪对于糖尿病患者或需要监测血糖水平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能提...
3

在线
专家

咨询
热线

0379-6322 2120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